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
新聞導讀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這事關國家人才分類評價制度的深度改革,更關系數億技能人才長遠職業發展,對全面建成人才強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實現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
是建設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基礎
一直以來,我國人才統計以隊伍劃分,從最初的“三支兩批”到現在通行的“六支隊伍”,實施差異化的培養、選拔、評價、激勵、流動制度,在便利管理的同時,也一直存在概念混淆、邊界不清、壁壘橫亙、“一畝三分地”等問題。特別是兩支規模最大的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在人才培養教育、評價發展、職業分類管理等方面一直存在涇渭分明的顯著差異。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技術變革和社會變革帶來大量新的變化和需求,新舊職業更迭間各支人才隊伍的邊界愈發模糊化,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弘揚需要各類人才的參與,傳統六支隊伍缺乏互補交融的管理方式愈發不適應新時代的人才隊伍建設需要。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2018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要求“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制度”。2020年11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在“技能人才”名稱前加上“技術”二字,并不只是單純加個前綴實現名稱上的變化,更是人才隊伍建設和發展理念上的升級換代。
長期以來,技能人才被我們俗稱為“藍領”,與專業技術人才俗稱的“白領”在社會地位、經濟收入、職業聲望、教育和評價方式等方面存在天然差異。通常認為專業技術人才采取普通教育方式,實行職稱評審為主、職業資格認證為輔的評價制度,其社會地位、經濟收入、職業聲望更高。而采取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實行職業資格鑒定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評價制度的技能人才社會地位、經濟收入、職業聲望相對較低,職業發展“天花板現象”明顯。兩者發展路徑涇渭分明,長期處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技術變革帶來大量復合型人才需求,專業技術人才的操作性、實踐性需求愈發重要,技能人才的技術性、知識性需求日益增長,其核心要義為“技能人才技術化、技術人才技能化”。
在此需求下,傳統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制度模式逐漸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需求,也與國家層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國家戰略需要不符。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其中首要任務、基礎之基礎則是打破各支隊伍之間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間壁壘,真正實現“專業”“技術”“技能”的融合貫通,搭建不同人才類型發展“立交橋”,實現兩類人才的職業發展貫通。
全面推動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
是時代所需 更是水到渠成
實現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是時代任務也是國家需要。如何實現?評價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發揮好人才評價“指揮棒”作用,他在2018年7月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改進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人才流動機制,健全人才激勵機制”。
為加快實現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配合正在進行的職稱制度改革、職業資格制度改革、職業教育改革和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專業技術人才中專業化、標準化程度高、通用性強的工程技術人才作為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試點,于2018年11月出臺《關于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試行)》。支持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參評工程系列專業技術職稱,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明確了高技能人才參評工程系列職稱的范圍和評審條件,確立了技工教育與學歷的對應關系,以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與工程系列職稱比照認定關系。在評審標準中突出高技能人才工作特點,注重向高技能領軍人才傾斜,具有較高的操作性。
文件發布后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廣東人社廳率先選擇機電、輕工、食品、電力等4個專業領域先行開展高技能人才申報工程技術職稱試點。截止2019年底全省共652名高技能人才申報,經評審,共有531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術職稱,其中正高級2人、副高級123人、中級204人、初級202人。山東省突破性地規定,獲得企業特級技師證書并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高級技師,可申報評審相應專業的正高級工程師。
2018年開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探索啟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選擇工作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試點。2019年8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深化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由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按照有關規定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700余家企業、近900家社會培訓評價組織完成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百余萬技能勞動者經認定合格后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拓寬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推進職業資格與職稱、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有效銜接,推動實現技能等級與管理、技術崗位序列相互比照,暢通新職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職稱、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渠道”。
2020年11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支持企業大力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向用人主體放權,按照“誰用人、誰評價、誰發證、誰負責”的原則,支持各級各類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工作,發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同時提出,要貫通企業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適應人才融合發展趨勢,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與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貫通機制,破除身份、學歷、資歷等障礙,搭建企業人才成長立交橋。落實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要求,逐步擴大貫通領域,能擴盡擴,能融盡融。
在實施《關于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意見(試行)》兩年之際,在技術技能人才概念深入人心之時,在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推行日益深入之勢下,《意見》的正式出臺既是時代所需,更是水到渠成。
《意見》關于兩類人才職業發展全面貫通措施科學
內容充實 必將影響深遠
《意見》堅持重點突破、問題導向、科學評價、以用為本原則,適應技術技能人才發展趨勢,以高技能人才為重點,針對人才職業發展中出現的“獨木橋”“天花板”問題,全面打破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與職業技能評價界限,拓寬技術技能人才上升通道,搭建兩類人才成長立交橋,促進兩類人才融合發展。具體來說,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貫通領域能擴盡擴能融盡融!兑庖姟穼深惾瞬怕殬I發展貫通領域從單一工程系列擴大為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系列。同時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取得經濟、會計、審計、翻譯、出版、通信、計算機技術與軟件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此外,還明確各地各部門可在職業分類基礎上制定新興職業、新興領域貫通辦法。這基本上將現行國家職業分類管理框架下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與第三、四、五、六大類技能人員按照行業產業發展實現職業發展貫通,推動兩類人才融合領域能擴盡擴能融盡融。
二是評價標準更加科學!兑庖姟纷裱藘深惾瞬旁诠こ填I域貫通的基本條件,即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后從事技術技能工作滿2年、3年、4年可申報評審相應專業初級、中級、高級職稱。同時,《意見》進一步強化技能貢獻,在堅持弘揚工匠精神、突出職業能力和工作業績基礎上,增加了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工藝改進和行業標準、經驗總結等方面的評價內容。此外,《意見》通過建立綠色通道實現更加靈活的貫通,對做出突出貢獻、具有絕招絕活并長期堅守一線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采取特殊評價辦法;對獲得特定獎項和稱號,各省區市認定的“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可直接申報評審正高級或副高級職稱。
三是評價機制更加創新!兑庖姟吩谧裱瓏衣毞Q制度改革精神基礎上,綜合采用理論知識考試、技能操作考核、業績評審、面試答辯、競賽選拔等更符合高技能人才特點的職稱評價方式。同時,支持有條件單位、地區對高技能人才單獨評審,支持符合條件企業自主開展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審,支持優秀高技能人才參加職稱評審委員會,參與制定評價標準等,這些都使得全面推行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評價機制更具創新性和可行性。
四是鼓勵雙向貫通而不是單向貫通!兑庖姟冯m強調兩類人才貫通條件大體平衡,適當向高技能人才傾斜,但在實踐中是鼓勵雙向貫通而不是單向貫通,同樣鼓勵專業技術人才參加職業技能評價,在申報條件、考核內容、晉級評價、發揮用人單位作用方面,同樣有著清晰明確的規定。
五是強調與用人制度銜接。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兑庖姟窂娬{以用為本,與用人單位用人制度銜接。通過探索建立企業內部技能崗位等級與管理、技術崗位序列相互比照,專技崗、管理崗、技能崗互相銜接機制,鼓勵用人單位將專業技術人才與高技能人才融合、平衡、平等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和職業聲望,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
必須看到,《意見》的發布對進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快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未來也必將產生長遠影響。主要表現在:
一是提升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社會影響。兩類人才職業發展的全面貫通對高技能人才的發展空間、經濟收入、社會地位、職業聲望等具有立竿見影的提升效應,必將影響社會大眾對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視程度,改變現有“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技工教育”“高考獨木橋”的社會現象。
二是改變現行政府人才工作理念。兩類人才發展貫通和技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僅會更好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需求,長遠看會改變政府現行人才工作理念。例如改變現行人才統計方式,變“隊伍統計”為“職業統計”,以職業分類為基礎進行人才統計;抑或是改變人才隊伍培養評價方式,從分類培養進化為復合融合培養評價等。
三是有利于真正弘揚工匠精神。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將以高技能人才為代表的工匠精神與專業技術人才為代表的科學家精神、經營管理人才為代表的企業家精神并重。并重的前提是職業聲望的平衡平等,兩類人才發展的全面貫通對實現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職業聲望平衡平等,進而真正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具有深遠影響。
四是更好支撐人才強國建設和制造強國建設。當前我國正在建設人才強國,實現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關鍵時期,急需大量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兩類人才職業發展的全面融合會從根本上改變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方式方法,會培養出更多、更好、更高質量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對支撐我國的人才強國建設和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且長遠的影響。
來源:人社部
技能中國
作者:范巍